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刘元卿和他的寓言

刘元卿和他的寓言

关键词:刘元卿和他的寓言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莲花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lianhua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9471

    已有7网友参与纠错

刘元卿和他的寓言
  邓拓的《燕山夜话》多处提到了刘元卿,以这位明朝文学家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作为引子或佐证,将深奥的道理阐述得幽默风趣。我并没有详尽地通读《燕山夜话》,只粗略游览,便找到了四处与刘元卿的寓言有关的论述。
  刘元卿(1544-1609),字调甫,号旋宇,又号泸潇,“江右四君子”之一,莲花县坊楼南陂村人。明隆庆四年举人,次年会试,对策极陈时弊,主者不敢录。既归,师同邑刘阳,王守仁弟子也。遂绝意科名,务以求道为事。既累被荐,乃召为国子博士。擢礼部主事,疏请早朝勤政,厘正外蕃朝贡旧仪。寻引疾归,肆力撰述,有《山居草》、《还山续草》、《诸儒学案》、《贤奕编》、《思问编》、《礼律类要》、《大学新编》诸书,又有《刘聘君集》十二卷,作品列入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,个人生平载入《明史》列传(《明史•列传第一百七十一•儒林二》)。
  刘元卿有一篇寓言《盲苦》。喜欢翻些老书的邓拓读到了这则寓言,心有所感,就此引发出“放下即实地”的哲理。《放下即实地》是邓拓杂文中最受读者喜欢的篇什。而《盲苦》也因为邓拓的引用与点化,从大量的古代寓言中脱颖而出,成为寓言名篇。
  “这几天整理旧书,偶然又拿出明代刘元卿的《应谐录》,翻阅其中有一则写道:
  “‘有盲子过涸溪桥上,失坠,两手攀墩,兢兢握固,自分失手必坠深渊。过者告曰:无怖,第放下即实地也。盲子不信,握墩长号。久之,手惫,失手坠地。乃自哂曰:嘻,蚤知是实地,何久自苦耶?’”
  “看了这个小故事,觉得很有启发。有的人自己虽然不是瞎子,但是平常遇到某些事情,实际上却很像这个故事中的瞎子所表现的。这是为什么呢?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,心中无数,所以遇事没有把握,不知如何是好。”
  作为历史学家,邓拓是十分熟悉刘元卿的。在《放下即实地》中,邓拓精辟地分析了刘元卿创作这则寓言时的背景:“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含义也不简单。它大概是编书人根据一些流行的故事,结合了自己的切身经验写出的。因为刘元卿自己在明朝隆庆年间,参加‘会试’的时候,‘对策极陈时弊,主者不敢录’。有了这一段遭遇,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当时的官吏们太胆小了。所以,他的思想倾向于大胆放手做事的一面,而不赞成畏首畏尾的态度。”
  据记载,刘元卿在会试时,大胆针砭时弊,提出“宜择贤,不宜循资取位”等主张,致使当朝宰相张居正勃然大怒,派密探跟踪。幸好那位密探是个正直人,一路尾随刘元卿并未发现他与反对派的瓜葛,便回京如实秉报,这才使得刘元卿免遭杀身之祸。
  邓拓在文章中说他整理旧书,偶然又拿出明代刘元卿的《应谐录》……这段话说明他反复读过刘元卿的寓言。不过,邓拓拿出的应该是刘元卿的《贤奕编》。该书共分十六大类,收录和编写历史小说故事三百三十则,《应谐录》只是其中收入寓言较多的第十五类,第十四类《譬喻》也是如此。
  邓拓《涵养》一文,也是以刘元卿的寓言为论据:“假若每个人果真都是无条件地对一切事情采取忍耐的态度,那一定只有害处,决无好处。正如明代刘元卿的《应谐录》中曾经讽刺的于啴子,便是一例。这个故事写道:‘于啴子与友连床,围炉而坐。其友据案阅书,而裳曳于火,甚炽。于啴子从容起,向友前拱立,作礼而致词曰:适有一事,欲以奉告,谂君天性躁急,恐激君怒;欲不以告,则与人非忠。惟君宽假,能忘其怒,而后敢言。友曰:君有何陈,当谨奉教。于啴子复谦让如初,至再至三,乃始逡巡言曰;时火燃君裳也。友起视之,则毁甚矣。友作色曰:奈何不急以告?而迂缓如是!于啴子曰:人谓君性急,今果然耶!’像于啴子这样慢吞吞地处理火烧的急事,简直是荒唐至极,谁也不应该赞成他的这种态度。”
  同样的例子还有邓拓的《多学少评》,文中这样写道:“明代刘元卿的《贤奕编》中曾经举过一个例子,最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。”尔后,详尽地引用了刘元卿的原文。
  邓拓杂文《从三到万》援引的寓言虽然没有点明出处,但其中的寓言最早见于刘元卿的《贤奕编》。
  “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,他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,总要有一个过程。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,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。
  “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的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,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。这个故事的梗概是说:‘有田舍翁,家资殷盛,而累世不识之乎。一岁,聘楚士训其子。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。书一画,训曰:一字;书二画,训曰:二字;书三画,训曰:三字。其子辄欣欣然,掷笔归告其父,曰:儿得矣,儿得矣;可无烦先生,重费馆谷也,请谢去。其父喜,从之。具币谢遗楚士。逾时,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,令子晨起治状,久之不成。父趣之,其子恚曰:‘天下姓氏伙矣,奈何姓万!自晨起至今,才完五百画也。’”
  这则寓言就是刘元卿的《奈何姓万》,至今在他的家乡莲花县妇孺皆知。这则寓言入选《中国寓言》等多种选集,还被台南光华女中作为国文测验题,而且均注明作者为刘元卿。刘元卿的寓言被广泛用于各种语文试题。如,《盲苦》被选为高考模拟作文中的引言,《南歧之见》在绍兴市2004年中考作为文言文试题。不仅邓拓喜欢引用刘元卿的寓言,许多人都在反复阐发《贤奕编》中一些古老的篇什,并且不断赋予崭新的寓意。北京工商大学梁小民教授说,刘元卿的《王婆酿酒》颇为有趣,与普希金的《金鱼与渔夫》有相似之处。不同时代、不同国度的人写出了寓意相同的故事,说明这种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。这段话见于梁小民发表于人民日报的《欲望不是贪婪(学者论学问)》一文。
  特别是随着现代经济管理学的兴起,刘元卿的《贤奕编》被运用到经济管理的理念与实践当中。如《黠猱媚虎》、《猩猩嗜酒》、《兄弟争雁》、《和尚与解差》、《盲苦》等。而《黠猱媚虎》更是在管理学中被大量引用: “兽有猱,小而善缘,利爪。虎首痒,则使猱爬搔之。不休,成穴。虎殊以不觉也。猱取其脑啖之,而呔其余以奉虎,曰:余偶有所获腥,不敢私,以献左右。虎曰:忠哉猱也,爱我而忘其口腹。啖己又弗觉也。久而虎脑空,痛发,迹猱,猱则已走避高木。虎跳踉,大吼乃死”。这则寓言堪与《黔之驴》、《狐假虎威》等名篇媲美。
  刘元卿在古代寓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诚如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马达所论:“寓言虽然游戏三味,却可称度世金针。明代的赵南星、刘元卿、江盈科,清代的石成金、吴沃尧等都是非常杰出的诙谐寓言作家和笑话家。”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古代寓言史》更是以整整一节的篇幅专题介绍了刘元卿的《贤奕编》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7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179915088 传真:0799-7228600 邮箱:jxlhzx001#126.com
地址:莲花县金城大道梦扬宾馆三楼 邮编:3371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江西莲花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